许多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注重“培优”,甚至把精力几乎都用在关注孩子的成绩。但是却忽略了一个词:它叫“爱”。
宫崎骏在《哈尔的移动城堡》中说:那些被深深爱着的孩子,更有力量。其实,不管孩子是成绩好,还是性格好,都要以“爱”为前提,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情感,方可铸造他强大的内心。
那什么样的爱,对孩子来说才是爱呢?
来看看父母这些爱孩子的瞬间吧~~
01
当孩子做错时,
不“责怪他”
有位网友分享了一段经历,他小时候踢足球将邻居家的珍贵兰花踢碎,被邻居追着骂。可没想到,父亲给邻居赔礼道歉后,居然笑着说:
“你脚劲儿挺大呀!以后没准能踢进足球队!”
“爸爸知道你不是你故意的。” “下次咱们可以找一处开阔的地方踢球,你觉得呢?” 接着,父亲就带着他找了一处适合踢球的地方,还陪着他玩了一个下午。
他说:我父母在我犯错时,从不疾声厉色地训斥我。
孩子犯错,内心的愧疚和恐惧一点也不比父母的愤怒少。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与引导,让他去试错,去改正,去坦然面对。一个理解的眼神,一句安慰的话语,一个温暖的拥抱,就能吹散孩子心头的紧张和愧疚。
孩子犯错了,多问一句“为什么”,用宽容心态去处理问题,就能发现孩子错误背后的“心声”。
02 当孩子害怕批评而说谎时, 愿意包容孩子
孩子撒谎,父母的第一反应是:批评、打骂、阻止。殊不知,谎言是恐惧背后的保护伞。
心理学家吉诺特在分析“儿童说谎的原因”时说:说谎是儿童因为害怕说实话挨骂而寻求的避难所。
爱撒谎的孩子,因为经常经历批评与指责,学会了逃避“苦难”。没被爱过的孩子,才需要谎言去填满他内心的恐惧。
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:在明知道孩子撒谎的前提下,对第一组孩子说:说谎是要受严厉惩罚的;对第二组孩子说:做错了没关系,但是一定要诚实。结果:第一组孩子还是坚持撒谎;第二组却有50%的孩子选择了承认错误。足以证明:当孩子撒谎后被包容,孩子的诚实度会更高。
孩子撒谎并不可怕,我们要看到谎言背后孩子真实的“语言”。用一颗包容心去替他解决问题,才能赢得真诚的孩子。
03
当孩子胆小时,
不会责怪他“懦弱”
有这样一种孩子:人多时总喜欢躲在父母身后;集体活动时,也总是唯唯诺诺的。此时,总有些家长会对孩子说:真胆小,太懦弱了吧!其实,这样的回应是对孩子的情感忽视。
越胆小的孩子,越会对周围感到恐惧,一旦被贴上“胆小、懦弱”的标签,就会越来越弱。孩子在“怕”的时候,理解和接纳孩子,才能提供孩子最需要的安慰和保护。
面对胆小的孩子,需要注意方法。比如,当孩子怕和不熟悉的人玩时,可以这样引导:
1)你刚刚有点害怕是吗?——接纳情绪
2)没关系,妈妈以前也很怕,熟悉就好了——共情,建立安全感
3)我们一起去和他们玩好不好——帮他解决恐惧
看到孩子的不安,陪伴他一起去尝试孩子害怕的事物,这才是爱的表现。
04
当孩子发脾气时,
接纳孩子
我能理解,家长面对爱发脾气的孩子,真的特别头疼:
不舒服了要哭闹;
没被满足,情绪高涨;
一言不合就摔东西......
这时候,父母千万别打骂孩子,否则孩子会因为压抑而形成暴躁的性格。
《非暴力沟通》里提到:每一种愤怒的背后,都隐藏着我们的期望和需求,表达愤怒,就是充分地将这些期望和需求表达出来。
我们要允许孩子将愤怒背后隐藏的期望和需求表达出来,才能解决问题。
一位妈妈和儿子练习羽毛球,儿子总是因为打不到球而大发脾气。妈妈在一旁安慰:“是的,好生气啊!每次扔出球都以为要打到了,结果老是落空。不过你可以观察下,其实我也有很多次打不到。”
她一句话就平复了孩子的情绪。
孩子发脾气就是一种语言,我们只有看见孩子,才能治愈他。接纳孩子的情绪,并问他:为什么不开心了?让孩子感受到:父母永远都在关心我。
被关注的孩子,才能拥有健康人格。
05
当孩子考试没考好时,
“鼓励他”。
网上有这样一条视频:
一个女孩考试只考了倒数第二名,她笑嘻嘻地走到妈妈面前说:“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,你想先听哪个?”妈妈很淡定地说:“你说吧。”女孩有点为难地说:“好消息是,我这次考了倒数第二;坏消息是,我没考及格。”
妈妈听完后,并没有批评女孩,而是对着她笑了笑。也许妈妈的反应很淡定,但是脸上的微笑却是最好的回应。
孩子没考好,并不代表他不努力。而父母的批评与指责就是在否认孩子的努力,所以孩子才会越来越差劲。
其实,每一次孩子没考好,面对父母都有一种“求救、求情、求爱”的成分在里面。这时候父母的鼓励与安慰就是对他最好的爱。
让孩子感受到:父母不会因为我成绩不好就不爱我了。这是孩子未来行走人间的底气。
06
当孩子成功时,
真诚地夸奖孩子
一位妈妈分享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:
她10岁的女儿在早晨自己动手做早餐,妈妈喜极而泣,不停地夸奖、鼓励女儿。刚开始女儿做得不好。但是每一次妈妈都鼓励女儿,后来女儿做得越来越好。
孩子最需要的“观众”是能为自己鼓掌的人。尤其是最亲近的人的欣赏和爱,这是让孩子持续向上的动力。比尔·盖茨曾说:父母唯一应该为孩子做的事情,就是找到孩子的热情所在,鼓励他们全力以赴去追求,并发挥到淋漓尽致。 父母要学会为孩子捧场:孩子做成一件事,无论结果好坏,先为他鼓掌,让他有信心做得更好。孩子失败了,依然能鼓励和肯定他,让他不畏惧艰难。
07
爱是分享欲:
喜欢和你说话
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、宾夕法尼亚大学组成研究小组,对波士顿地区30多名4-6岁的儿童进行研究。他们发现:
1)无论家庭收入多少,父母教育程度如何,孩子与父母交谈的频率越高,他们大脑中语言相关区域的活动就越强。
2)大脑的活跃程度与会话轮流次数强烈相关。
3)和父母交谈更多的孩子,在后续的标准化测试中也取得了更好的分数。
亲子对话越多,大脑中的白质束就越活跃,信息传递越高效,思维也就越活跃。
孩子愿意和父母交流,不仅能更聪明,还能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。
很多父母觉得自己明明经常和孩子说话啊,其实回想一下,基本说的也就是这些:作业写完了吗?阅读打卡了吗?练习卷做完了吗?上课捣乱了吗?孩子说件好玩的事儿吧,手里忙着,头都不抬:别管这么多事,好好学习才是重点。
你猜,长此以往,孩子还愿不愿意和你说话?
“反正我说了,你也不听,那我干脆就不说了!”当孩子的语言、感受得不到父母的关注,日积月累,孩子便不想再说了,父母也就无从知晓孩子的感受。
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可说可不说的。不说,不会对生活造成多大的影响。但是一旦习惯“不说”,表达的习惯便被隐藏了,那些需要表达出来的重要内容也就说不出来了。
如果孩子愿意和你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、愿意向你表达对某件事的看法,那他一定是从心底认可你、信任你。因为他从父母身上获得了足够的尊重、爆棚的安全感和勇往无前的底气。
08
爱是有底气:
敢拒绝,敢说“不”
“快,再多吃点饭!”
“妈妈,我今天中午吃得多,晚上就吃不下多少了,我吃饱了。”
“去写作业吧!”
“我刚上完围棋课,有点累,我想歇一会儿再写。今天只有两项作业,八点前肯定能写完。”
“这么简单的题,还写这么慢!”
“因为你是大人你才觉得简单!我是小孩,对于我来说就是很难的。”
在一次次拒绝中做到有理有据、不拐弯抹角,实在是连大人都佩服的能力。
孩子有拒绝的权利,并能行使这项权利,说明孩子已经知道:
拒绝这件事,并不是拒绝你这个人;
拒绝这件事,并不是我不在乎你;
拒绝这件事,也不是说你的要求不合理。
敢拒绝别人的孩子,自己是不害怕被拒绝的。因为他知道,当他提出某个需求时,就有被答应和被拒绝两种答案。试试而已,不仅没什么损失,万一是自己想要的答案岂不是赚了。
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项调查:如果一个人学会合理地拒绝,就能减少90%以上不必要的麻烦,更能减少大量个人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。
如果孩子敢大声说“不”,敢于拒绝,那他将来的生活肯定少了很多的内耗、内心富足充盈。
09
爱是自信:
孩子做事不服输
孩子做事不服输,能够积极面对任何问题,遭遇挫折可以很快重拾信心,将有挑战的问题看作可以掌握的任务并激发出更多的努力。
不服输的前提,是孩子对自己有无限的信心。
不服输的精神来源于孩子的成长型思维。
成长型思维的人愿意迎接挑战,因为这是向上的阶梯;把每次失败都当成进步的机会,认为凡事皆有可能。困难只是一时的,并不代表“已经失败”了,而是“暂时还没成功”。
学走路、骑车、轮滑、跳绳、拼积木、写字、做题……只要是自己想做的、喜欢做的事,哪怕坎坷,也要努力做成。
每一次不服输的经历,跌倒了重新爬起来的过程,爸爸妈妈的鼓励和有效帮助,孩子有这种体验,对自己完成某件事的能力的主观评估才是积极的,有更大的内驱力,持久地做好这件事。
这是孩子将来面对任何困难,学习中遇到任何难题,都能自我鼓励、开启有效行动的前提。父母的爱和鼓励、正面的认可,是孩子的坚强后盾。他会在一次次的磨练和父母的支持中,热爱生活,并积极主动地拥抱生活,走得更远。
10
爱是敢承担:
孩子做错了会道歉
“知错能改,善莫大焉”,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,可连大人做错事能坦坦荡荡道歉并承担责任也非易事,更别说小孩子了。
“如果道歉,就承认我做错了事,那我就是坏孩子了。”很多小孩子是很容易有这种误区的。
其实,做错事能坦荡道歉,一定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,说明他有正确的是非观;一定是因为他有宽容的父母,不用担心被惩罚,而是就事论事,允许他有犯错并改正的过程;一定是因为他有担当,不仅要面对内心羞耻的自己,还要去想办法弥补和承担;一定是因为父母树立了榜样,以身作则。
如作家莫言所说:“人不怕犯错误,犯了错误,如果能带着教育和反思爬起来,错误就会成为课堂。”
如果你的孩子知对错、会道歉,那他一定有一颗强心脏且对自己认知清醒。而强大的心脏一定是爱浇灌出来的。
在很多家庭中,父母以为自己在表达的“爱”,其实孩子根本无法感受到。 真正的爱并不是父母强加的“为你好”。而是亲子之间的互相维护、尊重、关注、理解,让爱在亲子关系中流动。 就如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所说:“只有当孩子确认自己可以随时回家时,才可以安心地向前发展。” 对孩子来说,一个温馨宽松的家庭环境,是不吝啬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,并且用言行去印证“我真的爱孩子”。如此,才能让孩子获得坚实的安全感和自信感。最终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。
- END - 来源网络,内容整理编辑自微信公众号:智浩心理,原文未标注原出处,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本号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举措,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、仅供学习者免费使用,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,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,部分推送文章、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,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原作者联系我们:15663816666,经核实后,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
【哈尔滨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地址】
手机/微信:15663816666
电话:0451-86315777
微信公众号:zrlxlzx
抖音号:zrlxlzx_1973
快手号:zrl15663816666
西大桥店: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
群力店: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-1834
【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】
http://www.psy525.cn/HLJ525.html
http://www.psy125zrl.com/
http://www.psy125.cn
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,介绍,咨询案例,咨询方式,收费标准,预约流程,联系方式